时间: 2025-04-26 10:2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6:19
无生忍(wú shēng rěn)是一个术语,源自梵文“anutpattika-dharma-ksanti”,意指“对无生法(即无生无灭的真理)的忍耐或接受”。在教义中,“无生”指的是一切现象的本性是空,没有自性,不生不灭。而“忍”在这里不是指忍受痛苦,而是指对这种真理的深刻理解和接受。
无生忍主要在经典和禅宗文献中使用,特别是在讨论空性和无我概念时。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象征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洞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不太常见,除非在与相关的讨论中。
同义词:无生法忍(更加专业的术语,意义相同) 反义词**:执着(指对事物有强烈的占有或固守态度,与无生忍的超越态度相对)
无生忍的词源直接来自梵文,随着传入,这个词汇在中文文献中被广泛使用。它的意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主要用于描述对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在文化中,无生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修行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洞察。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导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洞察。
无生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平静和深邃。它让我联想到一种超越日常烦恼和执着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在我的生活中,无生忍的概念帮助我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清晰的思考。它提醒我,许多我们认为重要的事物实际上是短暂的和无自性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无生忍:
在无生忍的境界里,
烦恼如烟,随风而去。
心湖平静,映照万象,
生命的真谛,悄然显现。
无生忍让我联想到宁静的禅寺,清晨的钟声,以及僧侣在静谧的庭院中冥想的画面。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增强了词汇的深度和宁静感。
在其他语言中,如日语(無生忍 - mushōnin)和韩语(무생인 - musaengin),这个词汇也被用来传达相似的**概念。
无生忍是一个深奥的术语,它不仅代表了教义的核心,也提供了一种超越日常烦恼的生活哲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文化和哲学,以及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实践这些古老的智慧。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3.
【忍】
(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忍,能也。 、 《广雅》-忍,耐也。 、 《论语·八脩》。皇疏:“忍,犹容耐也。”-是可忍也。 、 《庄子·让王》-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 《左传·成公二年》-吾子忍之。 、 《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 、 《吕氏春秋·去私》-忍所私以行大义。 、 清·林觉民《与妻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组词】
忍事、 忍容、 忍顺、 忍从、 忍羞、 忍气、 忍垢、 忍丑、 忍耻、 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