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0:34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病原体和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引入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或使用生物农药等手段,以自然生态平衡的方式减少有害生物的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目的。
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林业和公共卫生,生物防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文学和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但在讨论环保、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平衡时,它会被提及。
同义词:生物控制、生态防治 反义词:化学防治、农药喷洒
生物防治这个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对化学农药副作用的认识加深,人们开始寻求更环保的替代方法。这个词汇在英语中对应为“biological control”,在德语中为“biologische Schädlingsbekämpfung”。
在现代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防治因其对环境的友好性而受到推崇。它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尊重和保护。
生物防治让人联想到绿色、自然和健康,它代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这种防治方法的推广,有助于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生物防治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家庭园艺,例如通过引入瓢虫来控制蚜虫。
在诗歌中,可以将生物防治比喻为自然界的守护者,它们无声地维护着生态平衡,如同大地上的隐形卫士。
想象一片田野,阳光下,农民正在释放天敌昆虫,这一幕可以与宁静的乡村音乐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生物防治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理念——利用自然力量控制害虫——是普遍接受的。
生物防治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学和农业概念,它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在学习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理念的重要性。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3.
【防】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防,堤也。 、 《周礼·稻人》-以防止水。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町原防。 、 《礼记·郊特性》-祭防与水庸。 、 《管子·度地》-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 、 《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4.
【治】
(形声。从水,台声。①(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义。
【引证】
郦道元《水经注》-昔禹治洪水。 、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民治渠。 、 《聊斋志异·小翠》-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 、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组词】
治酒、 治步、 治任、 治行、 治缮、 治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