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0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08:02
太平无象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太平盛世没有特定的象征或标志。基本含义是指在和平繁荣的时代,人们可能感觉不到明显的变化或标志,因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没有特别的**或迹象来表明这是一个特别的时期。
在文学作品中,太平无象 常用来描绘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和谐与繁荣,如“在这个太平无象的年代,人们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一个时期内没有特别的**或变化,如“这几年真是太平无象,什么大事都没发生。”
太平无象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反映了古人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太平无象** 体现了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时期,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描述和赞美国家的繁荣状态。
这个成语给人以安宁和满足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没有战争和冲突,人们生活得平和而幸福。
在我的生活中,太平无象 这个成语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乡村的平静生活,那里的人们和睦相处,生活简单而满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太平无象岁月长,绿野仙踪梦里藏。”
想象一幅画面:宁静的乡村,孩子们在田野中嬉戏,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这正是太平无象 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eace and prosperity”,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表达的意境相似。
太平无象 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和平与繁荣的描述,也是一种理想状态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象】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Elephas)和非洲象属(Loxodonta)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引证】
《说文》-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 、 《山海经·南山经》-祷过之山多象。 、 《汉书·司马相如传》-穷奇象犀。 、 《汉书·张骞传》-其民乘象以战。 、 《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
【组词】
象口、 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