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1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12:40
词汇“息退”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息退”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停止前进,后退或撤退”。其中,“息”有停止、休息的意思,“退”则表示后退或撤退。
由于“息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军队或人群的撤退,或者比喻某种趋势、情感的减退。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
由于“息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可能较为有限。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词汇“息”和“退”组合而成,表示一种特定的动作或状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息退”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社会现象的减退或撤退,例如政治、经济或文化领域的后退。
“息退”可能给人一种消极或被动的情感反应,因为它通常与撤退、减退等概念相关。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军队在战场上的撤退,或者某种趋势的衰退。
由于“息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岁月的长河中,热情如潮水般息退,留下的是无尽的回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支军队在夕阳下撤退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缓慢的音乐来表达“息退”的情感。
由于“息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较为有限。在英语中,可能对应的是“retreat”或“withdraw”。
“息退”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相对有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尽管它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和文学作品中,它可能会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退】
(会意。小篆字形。从彳,从日,从攵。彳(chì),小步。攵(suī),足的反写。本义:向后走,后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退,卻也。 、 《仪礼·聘礼》-宾三退负序。 、 《仪礼·乡射礼》-主人少退。 、 《礼记·玉藻》-待坐则必先退席。 、 《孙子·谋政》-不可以退而谓之退。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暑为之退。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攻一时敌退。 、
【组词】
退到院子里;他往后退了几步;退缩、 退生、 退厅、 退藏于密、 退殿、 退出战斗;退罢、 退散、 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