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1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19:48
“枉笔”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从字面上理解,“枉”有徒劳、无用的意思,“笔”则指书写工具。因此,“枉笔”可以理解为“无用的书写”或“徒劳的笔墨”,指的是书写或创作的内容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没有产生实际的影响。
由于“枉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的可能性较低。然而,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用这个词来表达一种创作上的无奈或失败感,比如在描述一个作家努力写作却未能得到认可或理解时。
由于“枉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关于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较少。它可能是由“枉”和“笔”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意义。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枉笔”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看似努力但实际上没有成效的行为或创作。
“枉笔”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一种无奈和失望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努力却未能得到回报的情景。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努力尝试但最终未能成功的创作或表达,这时“枉笔”这个词可以很好地描述这种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枉笔”来表达一种深沉的无奈:
墨迹未干心已寒,
枉笔一卷无人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中,一位作家孤独地坐在书桌前,桌上散落着未被阅读的手稿,这可以很好地体现“枉笔”的视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枉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比如英语中的“vain writing”或“fruitless effort”。
“枉笔”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努力未果或创作无效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