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7:15
“枉直同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弯曲和直的东西都能贯通。基本含义是指无论事物的形态如何,都能找到其内在的联系或规律。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内在的一致性。
在文学作品中,“枉直同贯”常用来形容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如山水、树木等,无论其形态如何,都有其内在的美学和哲学联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哲学、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时,可以用来强调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同义词“一以贯之”强调的是始终如一的原则或理念,而“融会贯通”则侧重于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应用。反义词“各自为政”指的是各自独立行动,缺乏统一性,“支离破碎”则形容事物分散、不完整。
“枉直同贯”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源自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哲学思考。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描述更广泛的社会和哲学现象。
在**传统文化中,“枉直同贯”体现了道家和儒家对自然和谐与社会秩序的追求。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内在规律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和谐、统一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美丽和秩序。在思维和表达中,它鼓励人们从整体和内在联系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讨论团队合作时使用过“枉直同贯”的概念,强调无论团队成员的个性和方法如何不同,都应该找到共同的目标和方法。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山川枉直同贯,人心亦复如是。”
结合自然风景的图片,如山脉和河流,可以很好地体现“枉直同贯”的视觉联想。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水流声,这些声音的和谐统一也体现了这个成语的意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Unity in diversity”(多样性中的统一)来表达,强调在多样性中寻找共同点和统一性。
“枉直同贯”这个成语在理解和表达复杂现象时非常有用,它提醒我们即使在多样性和变化中,也能找到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分析和解释现象。
1.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
2.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3. 【同】 ——见“胡同”hútòng。
4.
【贯】
(会意。从毌(guàn),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毌”是贯穿之贯,象穿物之形。本义:穿钱的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贯,钱贝之贯也。 、 《汉书》-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挍。 、 唐·白居易《伤宅》-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 《诗·小雅·何人斯》-反尔如贯。
【组词】
贯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