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23:0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23:02:21
学识:指一个人通过学*、阅读、研究和经验积累的知识和智慧。它不仅包括书本知识,还包括对事物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
学识一词源于古汉语,由“学”和“识”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学识主要指通过学*获得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包括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在**传统文化中,学识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品质,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相关。学识渊博的人往往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推崇。
学识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庄重和尊敬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的学者,以及那些在学术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智慧和启发,让我对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学识:
学识如星辰,照亮夜行路,
智慧似清泉,滋润心田土。
学识让我联想到图书馆的书架、书页翻动的声音,以及学者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画面。
在英语中,学识可以对应为“knowledge”和“scholarship”。虽然“knowledge”更侧重于知识本身,而“scholarship”则更强调学术研究和学者的身份。
学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个人的知识水平,还体现了对世界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学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思想和观点。
1.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2.
【识】
旗帜 同: 帜
【引证】
《汉书·王莽传下》-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引证】
《岭外代答》-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