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4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46:55
妄言:指不切实际、荒谬无稽的言论或话语。通常带有贬义,暗示说话者缺乏理性或判断力。
妄言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妄”和“言”两个字组成。“妄”意为荒谬、不真实,“言”意为说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妄言往往与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在儒家思想中,言行一致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妄言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妄言这个词给人一种负面、不可信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谎言、欺骗和不诚实的行为。在交流中,使用妄言可能会破坏信任和 credibility。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提出不切实际的计划或想法,这些都可以被视为妄言。例如,有人声称能够在一周内完成一个复杂的项目,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在诗歌中,妄言可以被用来描绘一个疯狂或迷失的角色:
他的心中充满了妄言, 如同夜空中飘荡的幽灵, 无法触及,无法理解。
妄言可能让人联想到混乱的图像,如杂乱无章的线条或模糊的影像。在听觉上,它可能与嘈杂、无序的声音联系在一起。
在英语中,妄言可以对应为 "absurd statement" 或 "nonsense"。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负面含义,但在表达上可能略有不同。
妄言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提醒我们在交流中要保持理性和真实。了解和识别妄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信息,避免被不实言论所误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提高沟通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1.
【妄】
(形声。从女,亡声。本义:胡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妄,乱也。 、 《管子·山至数》-不通于轻重谓之妄言。 、 《贾子道术》-以人自观谓之度,反度为妄。 、 《春秋繁露》-施妄者,乱之始也。 、 诸葛亮《出师表》-妄自菲薄。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多求妄用。 、 清·黄宗羲《原君》-妄传伯夷。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毋妄发。
【组词】
妄口、 妄系、 妄扳平人、 妄施、 妄折、 妄行、 妄言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