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2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25:06
“妄议”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不切实际或不恰当的议论。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没有根据、不负责任或者超出合理范围的言论。
在文学作品中,“妄议”可能用来批评某些角色的不负责任的言论,或者用来描述一个场景中不和谐的声音。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警告别人不要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意见。在专业领域,如政治或法律,这个词可能用来指代那些未经充分考虑或不符合事实的言论。
同义词:胡说、乱讲、无稽之谈 反义词:确论、真知灼见、合理分析
“妄议”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妄”意味着荒谬或不合理,“议”则是指讨论或言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妄议”常常与谨慎和尊重权威的态度相关联。在社会交往中,避免妄议被视为一种礼貌和智慧的表现。
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负责任和不成熟的行为。它让我联想到需要更加谨慎和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同事在会议上妄议公司政策,这种行为最终导致了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妄议”:
在沉默的湖面,妄议的波纹
扰乱了月光的宁静,
每一句无根的言辞,
都是夜空中飘忽的云。
视觉上,“妄议”可能让我联想到混乱的线条或不规则的图案,象征着无序和混乱。听觉上,它可能与嘈杂的背景噪音或不和谐的音乐片段相关联。
在英语中,“妄议”可以对应于“irresponsible talk”或“groundless speculation”,虽然这些表达不如“妄议”那样具有特定的文化色彩,但它们传达了相似的不负责任言论的概念。
“妄议”这个词在提醒我们在表达观点时要负责任和谨慎方面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一个词汇,也是一种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反映。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妄议”有助于我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并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1.
【妄】
(形声。从女,亡声。本义:胡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妄,乱也。 、 《管子·山至数》-不通于轻重谓之妄言。 、 《贾子道术》-以人自观谓之度,反度为妄。 、 《春秋繁露》-施妄者,乱之始也。 、 诸葛亮《出师表》-妄自菲薄。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多求妄用。 、 清·黄宗羲《原君》-妄传伯夷。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毋妄发。
【组词】
妄口、 妄系、 妄扳平人、 妄施、 妄折、 妄行、 妄言
2.
【议】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议,语也。 、 《广雅》。按,谓论事之宜。-议,谋也。 、 《诗·小雅·斯干》-唯酒食是议。 、 《荀子·王制》-法而不议。 、 《史记》-赵王悉召群臣议。
【组词】
议计、 议妥、 议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