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6:4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6:42:05
妄语:指不真实、不正确或不恰当的话语,通常带有欺骗或误导的意图。在汉语中,“妄”字意味着荒谬、不合理,“语”即言语,因此“妄语”直译为荒谬或不真实的言语。
“妄语”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妄”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意为荒谬、不合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妄语”逐渐被用来描述任何形式的不真实或欺骗性言语。
在**传统文化中,诚实被视为重要的美德,因此妄语通常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妄语在媒体和政治中的影响尤为显著,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
提到“妄语”,我联想到的是不信任和警惕。这个词唤起了对不诚实行为的厌恶感,以及对真相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避免说妄语,因为我知道信任是人际关系中的基石。一次,我目睹了一个朋友因为说了妄语而失去了他人的信任,这让我更加坚信诚实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妄语”:
在月光下,妄语如影随形,
谎言编织的网,捕捉无知的心。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黑暗的房间里,一个人在烛光下编织着谎言,周围是破碎的信任和失望的面孔。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的弦乐,象征着谎言的沉重和后果。
在英语中,“妄语”可以对应“falsehood”或“lie”。在不同文化中,对谎言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认为诚实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价值。
通过对“妄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诚实的重要性以及谎言可能带来的后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提醒我要始终保持真实和透明,避免误导他人。
1.
【妄】
(形声。从女,亡声。本义:胡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妄,乱也。 、 《管子·山至数》-不通于轻重谓之妄言。 、 《贾子道术》-以人自观谓之度,反度为妄。 、 《春秋繁露》-施妄者,乱之始也。 、 诸葛亮《出师表》-妄自菲薄。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多求妄用。 、 清·黄宗羲《原君》-妄传伯夷。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毋妄发。
【组词】
妄口、 妄系、 妄扳平人、 妄施、 妄折、 妄行、 妄言
2.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