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2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22:53
姑妄言之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姑且随便说说”,表示说话者对自己所说的话并不十分认真或确信,含有一种试探或不严肃的态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表达一种谦虚或不自信的语气,暗示所说的话可能不准确或不全面。
在文学作品中,姑妄言之 常用于对话中,表达说话者的谦虚或不确定。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轻松的交谈,表示说话者并不打算深入讨论某个话题。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用于学术讨论或研究报告的开头,表示作者对自己的观点或发现持保留态度。
同义词:
反义词:
姑妄言之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姑妄言之,姑听之。”原意是说话者对自己的话持保留态度,后来逐渐演变成表示说话者的不确定或谦虚。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是一种美德。姑妄言之** 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在表达观点或知识时,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这个成语给我一种谨慎和谦逊的感觉。它提醒我在表达观点时要保持谦虚,不要过于自信或武断。
在学术讨论中,我经常使用姑妄言之 来表达我对某些复杂问题的初步看法,表示我愿意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姑妄言之,风轻云淡, 一叶扁舟,随波逐流。 世间万象,皆可谈, 唯心所向,姑妄听之。
视觉上,姑妄言之 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坐在河边,随意地抛出石子,看着它们在水面上跳跃。听觉上,这个成语让我想到一种轻松的谈话声,伴随着自然的流水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表示对所说的话持保留态度,不完全相信。
姑妄言之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成语,它帮助我在表达时保持谦虚和谨慎。了解其词源和演变,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加深了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成语。
予尝为女(汝)妄言之,女(汝)亦以妄听之奚。
这不过~罢了,哪一个能办这件事?
宋代文学家苏轼早年在杭州做官,因写诗讽刺朝政,得罪了皇帝,被贬到黄州。晚年又再次被贬到海南儋州。苏轼到儋州后,因偏远荒凉,常读书写作,邀请朋友“姑妄言之”讲笑话,晚年写笑话集《艾子》
1.
【姑】
(形声。从女,古声。本义:丈夫的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姑,夫母也。 、 《尔雅》-姑在则曰君姑,姑殁则曰先姑。又,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 、 《白虎通》-如母而非母也,姑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公婆)爱其子,不能御。
【组词】
翁姑;姑嫜
2.
【妄】
(形声。从女,亡声。本义:胡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妄,乱也。 、 《管子·山至数》-不通于轻重谓之妄言。 、 《贾子道术》-以人自观谓之度,反度为妄。 、 《春秋繁露》-施妄者,乱之始也。 、 诸葛亮《出师表》-妄自菲薄。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多求妄用。 、 清·黄宗羲《原君》-妄传伯夷。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毋妄发。
【组词】
妄口、 妄系、 妄扳平人、 妄施、 妄折、 妄行、 妄言
3.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4.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