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5:07
词汇“书劫”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语境下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书劫”可以理解为书籍所遭受的灾难或困境,类似于“劫难”或“灾难”在书籍领域的特定表达。
由于“书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记录。它可能是由“书”和“劫”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描述书籍的灾难状态。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如文化大革命期间,书籍的损毁被视为一种文化灾难,这种语境下“书劫”可能被频繁使用。
由于“书劫”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但如果在家中或图书馆经历过书籍的损失,可能会对这个词汇有更深的体会。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书劫”来表达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在那无情的火焰中,
书劫降临,字迹消融。
文化的血脉,一夜间,
断裂在历史的深渊。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book disaster”或“cultural catastrophe”可以传达相似的含义。
“书劫”作为一个特定语境下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讨论文化保护和历史**时,它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表达方式。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对文化传承重要性的认识。
1.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
2.
【劫】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威胁;威逼。
【引证】
《说文》-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 、 《礼记·儒行》-劫之以众。 、 《战国策·秦策》-已珉欲以齐秦劫魏。 、 《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 、 《淮南子·精神》-不可劫以死生。 、 《汉书·高帝纪》-因以劫众。 、 宋·苏洵《六国论》-积威所劫。
【组词】
劫杀、 劫略、 劫盟、 劫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