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0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0:02:46
词汇“义让”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领域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义”通常指道德上的正当、公正或义务,“让”则意味着让步、放弃或给予。因此,“义让”可以理解为出于道义或公正的考虑而做出的让步或放弃。
“义让”的基本含义是在道德或正义的驱使下,主动放弃某些权利或利益,以达到某种公正或和谐的结果。
由于“义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记录。它可能是由“义”和“让”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道德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义”和“让”的价值,如“义不容辞”和“让利于人”,这些观念在社会交往中被广泛推崇。
“义让”这个词给人以正面、高尚的情感联想,它代表了道德上的崇高和人际关系中的和谐。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在工作或家庭冲突中,为了维护关系和谐,选择做出义让,放弃一些个人利益。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义让”来表达一种高尚的情感: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他选择了义让,
为了那一线光明,
放弃了手中的伞。
“义让”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风雨中,为了让别人能够避雨,自己却站在雨中。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能通过“altruism”(利他主义)来表达,强调个人为了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义让”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道德和正义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道德词汇库,提升我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表达能力。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让】
(形声。从言,襄(xiāng)声。本义:责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让,相责让也。 、 《小尔雅》-诘责以辞谓之让。 、 《广雅》-让,责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且让之。 、 《国语·周语》-让不贡。 、 《史记·齐世家》-鲁人以为让。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众知有为,因让之曰:…
【组词】
让书、 让勖、 让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