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3:3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3:34:13
“书卷气”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书籍的气息或气质。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事物所散发出的文雅、学识渊博的气质,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受过良好教育、举止文雅、谈吐有深度的人。
“书卷气”一词源于古代对书籍的尊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形容人的气质。在古代,书籍是知识的象征,因此“书卷气”也代表了知识和文化的传承。
在**传统文化中,“书卷气”是一种受到推崇的气质,与儒家文化中的“文以载道”相呼应。在现代社会,这种气质依然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象征,尤其是在教育和文化领域。
“书卷气”给人以稳重、深沉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知识的海洋和文化的底蕴。它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热爱。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教授,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书卷气,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书卷气”:
在书页的海洋里,我寻找那抹书卷气,
它如晨曦般温暖,如夜空般深邃。
每一行字,都是时间的见证,
每一页纸,都承载着智慧的芬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老者在书房中静静阅读的场景,书架上摆满了古籍,光线柔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翻书的声音,或是古典音乐的旋律,增添一种文化的韵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cholarly”或“bookish”,但它们更多强调的是学术性或书呆子气,不如“书卷气”那样兼具文雅和学识的含义。
“书卷气”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形容了一个人的气质,也反映了社会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书卷气”这个词,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知识和文化的敬仰,同时也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1.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
2.
【卷】
膝盖弯曲。引申泛指弯曲。
【引证】
《说文》-卷,膝曲也。 、 《庄子·徐无鬼》。释文:“犹拘挛也。”-有卷娄者。 、 《庄子·逍遥游》-卷曲而不中规矩。 、 《左传·襄公三十年》-郑丰卷字子张。
【组词】
卷曲、 卷娄、 卷陲、 卷屈、 卷舒
诚恳。
【引证】
《汉书·贾捐之传》-敢昧死竭卷卷。
3.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