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8:26
“为法自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因为法律而自己受害”。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因为过于严格或不合理的法律而使自己陷入困境或受到损害。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讽刺那些制定严苛法律却最终自食其果的统治者或官员。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描述因为某些规定或制度而自己吃亏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法律的合理性和实施效果。
同义词:自食其果、自作自受、自讨苦吃
反义词:因祸得福、化险为夷
“为法自弊”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法律合理性的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语境中,不仅仅局限于法律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法律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然而,“为法自弊”这个成语提醒人们,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需要考虑到人性和实际情况,否则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讽刺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那些因为自己的规定而陷入困境的人。它提醒我们在制定规则时要考虑周全,避免自相矛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因为某些规定而自己吃亏的情况,这时可以用“为法自弊”来形容这种尴尬的局面。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规章如网密,自缚其中苦。
为法自弊者,何日得解脱?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人被自己设计的陷阱困住,四周是繁复的法律文书。背景音乐可以是沉重的大提琴声,传达出无奈和困境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oist by one's own petard”,意思是“被自己的诡计所害”,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传达了类似的讽刺意味。
“为法自弊”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制定规则时要考虑周全,避免自相矛盾。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帮助我们理解法律和社会规则的复杂性。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进行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制度改革,太子驷触犯新法被商鞅定罪。秦国逐渐富强起来。后来太子驷成为秦惠文王,他公报私仇要治商鞅罪过。商鞅出逃,没人敢收留,没想到商鞅作法自毙,被秦王所杀
他这是~。
1.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弊】
(形声。字本作“獘”,从犬,敝声。从犬,表示被狗扑倒或遭狗咬而倒下。讹变为“弊”。本义:仆,向前倒下)。
仆;向前倒下。 同: 毙
【引证】
《说文》-獘,?顿仆也。 、 《礼记·檀弓》-射之獘一人。 、 《周礼·大司马》-质明,弊旗,诛后至者。
1. 【为法】 制定法律; 成为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