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1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19:55
山岳崩颓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山岳(高大的山)崩塌、倒塌。它通常用来形容巨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导致山体崩塌,或者比喻性地描述某种巨大的、不可逆转的崩溃或衰败。
在文学作品中,山岳崩颓 常用来形容宏大的自然灾害场景,或者比喻国家的衰败、政权的崩溃。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极端的自然现象或历史时,仍会被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或历史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具体的自然灾害或历史转折点。
山岳崩颓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山岳”指的是高大的山,“崩颓”意味着崩塌、倒塌。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常用来描述自然灾害,后来逐渐被用来比喻各种形式的崩溃和衰败。
在文化中,山岳象征着稳定和力量,因此山岳崩颓 这个词汇也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常用来形容国家的衰败或政权的崩溃。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与历史上的重大相关联,如朝代的更迭或重大自然灾害。
山岳崩颓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强烈的震撼和不安。它让人联想到巨大的破坏和不可逆转的改变,引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在个人经历中,山岳崩颓 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亲眼目睹的自然灾害,或者在讨论历史**时用来形容某个时代的终结。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山岳崩颓 来形容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
岁月如刀,山岳崩颓, 历史的尘埃,随风飘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山体崩塌的场景,巨石滚落,尘土飞扬。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地震时的轰鸣声和崩塌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使用“mountain collapse”或“mountain avalanche”来描述类似的概念。在不同文化中,山岳崩颓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与巨大的破坏和变化相关。
山岳崩颓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自然灾害,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在文学和历史叙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传达出强烈的情感和历史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山岳崩颓,既覆危亡之运。
喑呜则~,叱咤则风云变色。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岳】
(会意。从山,从丘。古文字形,象两座高大的山峰形,表示高山大岭。“嶽”字从山,狱声。本义:高大的山)。
特指名山“五岳”或“四岳”。
【引证】
《说文》。按,唐虞四岳,至《周礼·大宗伯》,始有五岳之名。-嶽,东岱、南霍、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巡狩所至。从山,狱声。古文从山,象高形,今作岳。 、 《诗·大雅·崧山》-崧高维岳,骏极于天。
3.
【崩】
(形声。从山,朋声。本义:山倒塌)。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梁山崩。
【组词】
山崩地裂
4.
【颓】
(会意。从页(xié),从秃。页,人头。本义:头秃。原作“穨”)。
同本义。本作“跕”。
【引证】
《说文》。字亦作颓。-穨,秃貌。从秃,贵声。 、 《六书故》-颓,首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