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2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23:22
嫁衣:字面意思是指新娘结婚时所穿的服装,通常指新娘的礼服。在汉语中,它也常被用来比喻为他人做嫁妆,即为他人做嫁衣裳,比喻为他人做嫁衣裳,自己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或利益。
“嫁衣”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新娘结婚时所穿的服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用来比喻为他人做嫁衣裳,自己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或利益。
在**传统文化中,嫁衣象征着女子的婚姻和未来。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被用来形容那些为他人付出很多,但自己却得不到相应回报的情况。
“嫁衣”这个词常常带有一种无奈和牺牲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默默付出,却最终为他人做嫁衣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比如在工作中为他人做嫁衣,或者在家庭中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利益。
诗歌: 她织就的嫁衣, 如梦似幻, 却披在了别人的肩上。
故事: 在小镇上,有一位裁缝,她精心制作了一件嫁衣,但最终这件嫁衣却穿在了别人的新娘身上。
视觉:想象一件精美的婚纱,上面绣着精致的花纹,但最终却穿在了别人的身上。 听觉:可以联想到婚礼上的音乐,但心中却有一种无奈和遗憾。
在西方文化中,“wedding dress”(婚纱)是与之对应的词汇。虽然含义相似,但“嫁衣”在中文中更多了一层比喻和情感的含义。
“嫁衣”这个词在中文中不仅指新娘的服装,还蕴含了牺牲和奉献的深层含义。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引发人们对付出与回报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多重含义对于准确表达情感和思想非常重要。
1.
【嫁】
(形声。从女,家声。本义:女子出嫁)。
同本义(跟“娶”相对)。
【引证】
《说文》-嫁,女适人也。 、 《易·序卦》。虞注:“嫁,归也。”-归妹。 、 《仪礼·丧服》。虞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曰适人。”-子嫁反。 、 《诗·大雅·大明》-自彼殷商,来嫁于周。 、 《史记·滑稽列传》-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
【组词】
嫁杏、 嫁子、 嫁娶、 嫁殇
2.
【衣】
穿衣。
【引证】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 、 《韩非子·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组词】
衣紫腰金、 衣帛、 衣冠
遮盖;包扎。
【引证】
《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
【组词】
衣被海内、 衣饰、 衣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