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1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3:10:15
“一衣带水”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面,比喻两地之间非常接近,仅隔一条水域。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地理位置相近,尤其是指两国或两个地区之间仅隔一条河流或海峡。
在文学作品中,“一衣带水”常用于描绘地理位置的亲近,增强情感的紧密联系。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描述地理关系时,仍能传达出简洁而形象的意味。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国际关系学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精确描述两国之间的地理关系。
同义词“近在咫尺”强调距离极近,而“一衣带水”则更多强调地理特征。反义词则表达了完全相反的距离感。
“一衣带水”源自《南史·陈后主纪》:“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原意是指南北朝时期,陈朝与隋朝之间仅隔长江,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任何两地之间仅隔一条狭窄水域的情况。
在**文化中,水常被视为连接和分离的象征。因此,“一衣带水”不仅描述了地理上的接近,也隐含了文化和社会联系的紧密。
这个词汇给人以温馨和亲近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历史和文化的深思。
在描述家乡与邻近城市的关系时,我常使用“一衣带水”来形容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两岸青山相对出,一衣带水共长天。”
想象一条狭窄的河流,两岸的景色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这样的画面和潺潺的水声都能很好地体现“一衣带水”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parated by a narrow strip of water”,但缺乏“一衣带水”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深度。
“一衣带水”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地理上的接近,也反映了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香港地方,同中国大陆相离,仅仅隔~。
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称隋文帝,统一北方后,面对长江以南的陈朝就想统一全国,他经常对手下人说:“我是老百姓的父母,难道因为像衣带似的长江就能挡住我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于是出兵渡江灭掉陈朝
1.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2.
【衣】
穿衣。
【引证】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 、 《韩非子·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组词】
衣紫腰金、 衣帛、 衣冠
遮盖;包扎。
【引证】
《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
【组词】
衣被海内、 衣饰、 衣覆
3.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
4.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