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0:30
弃逐: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抛弃并驱逐”,通常指的是将某人或某物从某个地方或群体中强制移除,使其不再属于该地方或群体。这种行为往往带有强烈的否定和排斥意味。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弃逐”常用来描述人物因某种原因被社会或家庭排斥的情节,如《红楼梦》中贾宝玉被逐出家门。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弃逐”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被团队或朋友圈排斥,如“他被我们弃逐了”。 专业领域:在法律或政治领域,“弃逐”可能指某人被剥夺国籍或被驱逐出境。
同义词:驱逐、排斥、放逐、开除 反义词:接纳、包容、欢迎、挽留
“弃逐”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弃逐”往往与道德审判和家族荣誉有关。在现代社会,这一词汇更多地与个人行为和社会规则的冲突相关。
情感反应:“弃逐”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悲伤和孤独的情感,因为它意味着被排斥和孤立。 联想:联想到被遗弃的场景,如一个人孤独地走在荒凉的路上。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因某种原因被某个群体排斥的情况,这种经历让人深刻体会到“弃逐”的情感冲击。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弃逐”来表达被世界遗忘的感觉:
在无人的荒野,我被世界弃逐,
心中的火焰,孤独地燃烧。
视觉联想:联想到一个人孤独地走在荒凉的沙漠中。 听觉联想:联想到风声呼啸,伴随着孤独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exile”(流放)和“expel”(驱逐)可以对应“弃逐”的概念,但每个词汇的具体用法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弃逐”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物理或社会行为,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排斥和孤立现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社会关系。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逐】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脚)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止”小篆改从辵(chuò)。本义:追赶)。
同本义 (含有使追赶对象离开或消灭的意思)。
【引证】
《说文》-逐,追也。 、 《易·暌》-丧马勿逐。 、 《易·大畜》-良马逐。 、 《楚辞·河伯》-乘白龟兮逐文鱼。 、 《左传·左公十年》-遂逐齐师。 、 《汉书·李广苏建传》-孺卿逐捕。 、 马中锡-简子怒,驱车逐之。 、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噪而相逐。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急逐弗失。
【组词】
逐逐、 逐驾、 逐胜、 逐射、 逐利、 逐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