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2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24:45
词汇“弃辱”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弃”意味着放弃或抛弃,“辱”则通常指羞辱或耻辱。因此,“弃辱”可以理解为放弃羞辱或耻辱的行为或态度。
“弃辱”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放弃或抛弃羞辱或耻辱。这可能表示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不公正待遇时选择不屈服,或者在某种情况下选择不接受羞辱。
由于“弃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并不广泛。然而,在某些文学作品或特定的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伦理学)中,可能会使用到这个概念来描述一种高尚的道德选择或心理状态。
由于“弃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较少。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或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忍辱负重是一种被推崇的美德,而“弃辱”则可能被视为一种更为激进的选择,强调个人的尊严和自我价值。
“弃辱”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个人的尊严和自我价值。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勇气、坚定和自尊。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在面对职场歧视、不公正待遇或个人尊严受到挑战时选择“弃辱”。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因为不愿意接受不公正的评价或待遇而选择离开当前的工作环境。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弃辱”作为一个主题,描述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尊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坚定地站在风雨中,面对挑战,不屈不挠的形象。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激昂或鼓舞人心的音乐来配合这种形象。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会使用“stand up to humiliation”或“refuse to be humiliate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弃辱”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触及了个人尊严和自我价值的核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情感,尤其是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通过学和使用这样的词汇,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态度和选择。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辱】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辰”下加脚(止)或加手(又,寸)的形象。①本义:耕作。“辰”是“蜃”的本字,古代以蜃为农具进行耕作。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耨”(nòu)。②引申义:耻辱) 同引申义。
【引证】
《说文》-辱,耻也。 、 《论语·学而》-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 《史记·货殖列传序》-衣食足而知荣辱。
【组词】
奇耻大辱;荣辱;羞辱;忍辱负重;蒙受屈膝之辱;辱害、 辱残
使…受辱;侮辱。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南辱于楚,寡人耻之。 、 《论语·子路》-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见相如,必辱之。
【组词】
足以辱晋;辱邈、 辱抹、 辱没、 辱玷、 辱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