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1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15:11
“丧亡”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死亡、丧失生命。它通常用来描述生命的终结或某个个体或群体的死亡**。
在文学作品中,“丧亡”可能被用来营造一种悲伤或沉重的氛围,例如在描述战争、灾难或家庭悲剧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死亡”或“去世”等更为直接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法律,可能会使用更为精确的术语来描述死亡**。
同义词中,“死亡”是最常用的,而“丧亡”则带有更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正式感。反义词则与生命的开始和延续相关。
“丧亡”由“丧”和“亡”两个字组成,“丧”字古已有之,意指丧失、失去,“亡”字则指死亡。在古代汉语中,“丧亡”一词就已经存在,用来描述生命的终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死亡是一个敏感且重要的话题。“丧亡”一词的使用往往伴随着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的反思。在传统俗中,丧亡*会有一系列的仪式和俗,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丧亡”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预测性,以及失去亲人和朋友的痛苦。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我在表达相关话题时的语气和措辞。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加过亲友的葬礼,亲眼目睹了丧亡**对家庭和社区的影响。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生命,并对死亡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丧亡”:
在寂静的夜里,丧亡的阴影悄然降临,
星辰黯淡,风声低吟,
生命的烛火,在无言中熄灭,
留下的是永恒的沉默和回忆。
“丧亡”这个词让我联想到黑白照片、哀乐和寂静的墓地。视觉上,可能会想到庄严肃穆的葬礼场景;听觉上,可能会听到哀伤的音乐或沉默中的哭泣声。
在英语中,与“丧亡”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death”或“demise”。不同文化对死亡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各异,但普遍都存在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的尊重。
通过对“丧亡”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生命终结的词汇,也是一个承载着文化、情感和社会意义的符号。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丧亡”这样的词汇,对于传达情感和尊重生命至关重要。
1.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
2.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