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3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0:35:11
词汇“改柱张弦”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音乐领域,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改柱张弦”字面意思是指调整琴柱和弦线,以达到音准的目的。基本含义是指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或状态。
由于该成语不常见,其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用于描述音乐演奏前的准备工作,或者比喻性地指代任何需要调整和改进的情况。
该成语源自古代对音乐演奏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可能有所扩展,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在**传统文化中,音乐被视为高雅艺术,因此与音乐相关的成语往往带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
该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细致、耐心和追求完美的态度,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
由于该成语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改柱张弦”用于描述主人公在面对挑战时进行的细致调整和改进,以展现其智慧和决心。
结合音乐演奏的画面或声音,可以更好地理解“改柱张弦”的含义,想象演奏者在调整乐器时的专注和细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tune the instrument”(调整乐器)可以传达相似的含义。
“改柱张弦”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成语,其深层含义在于强调调整和改进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词汇量,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尽管在现代使用中不常见,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仍然值得学和欣赏。
玉陛舒奇抱,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弦,抡才访道。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柱】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柱,楹也。 、 《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剪屏柱楣。 、 《书·禹贡》-东至于底柱。 、 《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柱则蠹。 、 《战国策·燕策》-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柱。 、 唐·李朝威《柳毅传》-柱以白璧。
【组词】
柱磉石、 铜柱;楣柱;柱桷、 柱梁、 柱栋、 柱极、 柱楣
3.
【张】
帐幔,帷幕。 同: 帐
【引证】
《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 、 《史记·高祖本纪》-张饮三日。 、 《汉书·疏广传》-供张东都门外。
胀满。 同: 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 、 《左传·僖公十五年》-张脉偾兴。 、 《淮南子·缪称》-亭历愈张。
4.
【弦】
(会意。左为“弓”,右为“丝”。弓弦是用丝做成的。本义:弓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弦,弓弦也。从弓,象丝轸之形。 、 《文选·王文宪集序》-无待韦弦。 、 《韩非子·观行》-故佩弦以自急。 、 《淮南子·人间训》-引弦而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抚弦登陴。
【组词】
弦箭、 弦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