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3:35
词汇“未成人”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人。在**,法定成年年龄是18岁,因此“未成人”指的是18岁以下的人。
“未成人”字面意思是指尚未成为成年人的人。基本含义是指那些在法律上、生理上或心理上还未达到成熟状态的年轻人。
“未成人”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历史悠久,其基本结构和含义在长期的使用中保持相对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增强,这个词汇在法律和社会政策中的使用频率增加。
在**文化中,未成人通常被视为需要保护和教育的群体。社会普遍认为未成人应该在家庭和学校的指导下健康成长,同时法律也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特殊权利和保护措施。
“未成人”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青春、成长、纯真和希望。它也可能引发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的关注,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关注未成人权益的情况,比如参与志愿服务、教育辅导或法律援助等。
在诗歌中,可以将“未成人”与青春的美丽和挑战相结合,创作出富有情感和哲理的诗句。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未成人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和学*场景。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青春主题的歌曲,引发对未成人成长过程的共鸣。
在不同文化中,“未成人”的概念和保护措施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国家,法定成年年龄可能低于或高于18岁。
“未成人”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涉及法律和社会政策,还关系到我们对青春期和成长的理解和关怀。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未成年人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引证】
《小尔雅·广诂》-未,无也。 、 《论语·子罕》-未由也已。 、 《论语·宪问》-未之难矣。 、 《公羊传·隐公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 、 《吕氏春秋·开春》-吾未有言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未百步则返。 、
【组词】
未际、 未的、 未从、 未傅、 未遑、 未遇、 未宾、 未集、 未臻、 未极、 未意之志、 未第、 未萌
2.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