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0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05:14
“外省”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内部除了首都或主要政治、经济中心以外的其他省份或地区。在**的语境中,“外省”特指除了北京、上海等直辖市以外的省级行政区。
在文学作品中,“外省”可能被用来描绘与首都或大城市相对的边缘、乡土或传统的生活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地域偏见或差异感,有时也可能用来指代非本地人或外来者。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政治学中,“外省”可能被用来区分不同行政级别的区域。
同义词“外地”更侧重于指非本地的地方,而“边远地区”则强调地理位置的偏远。反义词“本地”则指说话者所在的地方,“首都”和“中心城市”则指政治或经济中心。
“外省”一词源于汉语,其中“外”表示“外部”,“省”指行政区划中的省级单位。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变化,这个词汇的含义和使用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外省”有时会被赋予一种边缘化的意味,尤其是在与首都北京相比时。这种感觉可能源于资源分配、政策倾斜等方面的差异。
对于一些人来说,“外省”可能唤起一种乡愁或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对于另一些人,它可能代表了一种与现代化、国际化相对立的本土文化。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在外省旅行或生活的经历,这些经历可能会加深对“外省”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情感联系。
在诗歌中,“外省”可以用来描绘一种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
外省的清晨,鸟鸣唤醒了沉睡的山谷, 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心灵找到了宁静的港湾。
视觉上,“外省”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田野、古老的村落和宁静的河流。听觉上,可能是清晨的鸟鸣或是夜晚的虫鸣。
在其他国家,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rovince”(英语)或“province”(法语),它们也用来指代国家内部的行政区域,但具体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外省”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地域差异、文化多样性和生活状态的认知和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和表达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省,视也。 、 《尔雅》-省,察也。 、 《礼记·乐记》。注:“审也。”-省其文采。 、 《论语》。皇疏:“视也。”-退而省其私。 、 《荀子·王制》。注:“观也。”-省农功。 、 《书·洪范》-王省惟岁。 、 《易·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组词】
省方、 省耕
检查。
【引证】
《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 《礼记·中庸》。注:“考校其成功也。”-日省月试。
【组词】
省心改过、 内省;省牲之所、 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