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5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52:12
外监: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监狱系统中的一种特殊机构,即“外部监狱”或“外役监狱”。它与传统的封闭式监狱不同,外监允许犯人在特定的监管条件下,在监狱外进行劳动或接受教育,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法律和刑事司法领域,外监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一种旨在帮助犯人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监狱管理模式。在文学作品中,外监可能被用来象征希望、改造或社会适应。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外监”来泛指任何形式的非传统监狱环境。
同义词:外役监狱、开放式监狱 反义词:内监、封闭式监狱
外监一词源于对监狱管理模式的创新,特别是在20世纪中叶,随着人权观念的提升和对犯人改造的重视,外监作为一种更加人性化的监狱形式逐渐被引入。
在现代社会,外监被视为一种进步的监狱管理方式,它体现了对犯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在一些国家,外监项目被广泛实施,以期通过教育和劳动帮助犯人更好地回归社会。
外监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希望和改造的可能性,它传递出一种积极的信息,即犯人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未来。
在日常生活中,外监的概念可能不太常见,但在新闻报道或法律讨论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个词,了解到社会对犯人改造的最新进展。
在诗歌中,外监可以被用来象征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旅程:
在铁窗之外,是自由的风, 外监的门,轻轻开启, 每一滴汗水,都是新生的证明。
想象一幅画面:犯人在外监的田野上劳作,阳光洒在他们身上,鸟儿的歌声在空中回荡,这幅画面传达出希望和重生的主题。
在不同文化中,外监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欧洲国家,开放式监狱已经存在多年,而在其他地区,这种模式可能还处于探索阶段。
外监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监狱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也反映了社会对犯人改造和回归社会的期望。在学习这个词汇时,我们不仅了解了它的字面意义,还探讨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法律领域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外监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监】
借鉴。
【引证】
《书·召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 《诗·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 《荀子·解蔽》-成汤监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