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1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12:14
词汇“放身”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可能会比较困难。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
“放身”这个词汇在字面上的意思可能是指放松身体或者让身体自由活动。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其确切含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
由于“放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汇,可能是用来形容某人放松身体,享受自由的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在专业领域,除非是特定的体育或健康相关的领域,否则这个词汇可能不会出现。
由于“放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不太清楚。它可能是由“放”(放松)和“身”(身体)两个字组合而成的。
在**文化中,强调身心合一和内在修养,因此“放身”可能与这种文化背景有关,强调通过放松身体来达到心灵的平静。
“放身”可能让人联想到放松、自由和舒适的感觉。它可能与休闲、健康和自我关怀等积极情感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感到压力大或身体疲劳,我可能会通过做一些放松身体的活动,如瑜伽或散步,来“放身”。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放身”:
在晨曦的微光中,我放身于自然的怀抱,
感受每一缕清风,每一滴露珠的轻抚。
“放身”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自然环境,如森林、海滩,以及轻柔的自然声音,如鸟鸣、海浪声。
由于“放身”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显。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lax the body”或“free the body”。
尽管“放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反映了人们对放松和自由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语言中的细微差别和丰富性,这对于提升语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