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2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28:08
栋折椽坏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房屋的主要结构(栋梁)和支撑结构(椽子)都损坏了。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事物的根本或基础部分受到严重破坏,导致整个结构或系统无法维持。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建筑术语,后来被引申为比喻用法,用以形容事物的根本性破坏。
在**文化中,建筑常常被用作比喻,如“栋梁之才”比喻国家的支柱人才。因此,“栋折椽坏”也常用来比喻国家或组织的崩溃。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沉重和绝望的感觉,因为它描绘的是一种无法挽回的破坏状态。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个重要关系的破裂,如“我们的友谊因为一次误会而栋折椽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栋折椽坏,旧梦难寻,唯余残垣断壁。”
想象一座古老的建筑在风雨中摇摇欲坠,梁柱断裂的声音,这种场景和声音可以很好地体现“栋折椽坏”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foundation is crumbling”或“the structure is collapsing”,但这些表达没有“栋折椽坏”那样强烈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栋折椽坏”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破坏,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根本性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1.
【栋】
(形声。从木,东声。本义:屋的正梁,即屋顶最高处的水平木梁,支承着椽皮 的上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栋,极也。从木,东声。屋内至中至高之处亦曰阿,俗谓之正梁。 、 《易·大过》。虞注:“正中曰栋。”-栋隆。 、 《庄子·人间世》-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 、 唐·杜牧《阿房宫赋》-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韩愈《合江亭》-梁栋宏可爱。
【组词】
栋宇、 栋桴、 栋折、 栋折榱崩
2.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3.
【榱】
即椽,放在檩上支持屋面和瓦片的木条。
【引证】
《说文》-秦名为屋椽,周谓之榱,齐鲁谓之桷。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栋折榱崩。 、 《新序·杂事四》-仰见榱栋,俯见几筵。
【组词】
榱桷、 榱楹
4.
【坏】
(形声。从土,褱(huái)声。古代建筑物主要以土建造,故从“土”。本义:倒塌(指建筑物遭到破坏)。按:古代“坏”与“壞”是音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坏”,本读作pēi,是个从土、不声的形声字,指“未烧过的砖瓦、陶器”。现在“壞”简化为“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毁也。-坏,败也。 、 《尔雅·释诂》-坏,毁也。 、 《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坼也,自颓曰坏。”-坠坏城郭。 、 《左传·文公十三年》-大室之屋坏。 、 《论衡·佚文》-恭公坏孔子宅以为宫。 、 《韩非子·说难》-天雨墙坏。 、 《吕氏春秋·察今》-而坏都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室坏不修。
【组词】
坏山、 坏决、 坏溃、 坏压、 坏裂、 坏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