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9:51
对歌:在民间音乐活动中,两人或两组人相互对唱的形式,通常伴随着特定的旋律和节奏,用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或进行社交互动。
文学:在诗歌或民谣中,对歌常被用来描绘人物之间的对话或情感交流,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互动性。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对歌可能被提及作为一种传统的娱乐方式或文化活动。 专业领域:在音乐学或民俗学中,对歌是研究民间音乐和社交互动的重要课题。
同义词:对唱、对答、对白(在音乐或文学语境中) 反义词:独唱、独白(强调单方面的表达)
对歌一词源自民间音乐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发展和变化。在古代,对歌常用于社交和求偶,而现代则更多地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形式。
对歌在许多文化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和农村地区。它不仅是音乐活动,也是社区凝聚力和文化认同的体现。
对歌往往让人联想到欢乐、浪漫和传统。它能够唤起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在参与一次民族音乐节时,我有幸见证了一场精彩的对歌表演,那种即兴的互动和情感的流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时,我运用了对歌的形式,通过两组诗句的交替,描绘了春日里万物复苏的景象。
想象一对恋人在月光下对歌,背景是宁静的乡村和闪烁的星空,这样的场景不仅视觉上美丽,听觉上也充满了和谐与浪漫。
在西班牙的弗拉门戈音乐中,也有类似对歌的形式,称为“duende”,虽然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音乐中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对歌作为一种音乐和社交形式,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对歌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音乐和传统。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歌】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歌,咏也。 、 《说文系传》-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 、 《易·离》-不鼓缶而歌。 、 《虞书》-歌永言。 、 《礼记·乐记》-歌咏其声也,长言也。 、 《诗·魏风·园有桃》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 《战国策·齐策》-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组词】
对歌、 高歌、 歌吹、 歌鼓、 歌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