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6:35
“望衡对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望向衡山,对视宇宙”。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视野开阔,胸怀宽广,能够放眼世界,思考深远的问题。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远大志向或深邃的思想。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赞美某人有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见解。在专业领域,如哲学、宇宙学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对宇宙和生命本质的探索。
“望衡对宇”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衡山是中国五岳之一,象征着高远和神圣。对宇则指向宇宙,整体上表达了超越世俗,追求更高境界的意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形容人胸怀和视野的常用语。
在中国文化中,衡山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视为修行和思考的圣地。因此,“望衡对宇”这个成语也承载了追求精神升华和智慧启迪的文化内涵。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崇高和敬畏。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人,以及他们对世界的深刻洞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描述一位老师的教学风格,他总是能引导我们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拓宽我们的视野。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望衡对宇,心随星辰流转,思绪如银河般绵延。”
想象一个人站在衡山之巅,仰望星空,这样的画面给人以宁静和深远的感觉。配合轻柔的古典音乐,可以增强这种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inking globally”或“having a world view”,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了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思考。
“望衡对宇”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词汇,也启发我在思考问题时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它提醒我,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应该追求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
适有锻铁者求彭信甫书门联,信甫戏出此二句与之。两家~,见者无不失笑。
1.
【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 、 《玉篇》-望,远视也。 、 《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豕望视而交睫腥。 、 《庄子·胠箧》-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 、 《庄子·天运》-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 、 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望五津。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
【组词】
望台、 望楼、 望阙、 望乞、 望国、 望睹、 望乡、 望祭、 望拜、 望祀、 望眼
2.
【衡】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本义:绑在牛角上的横木)。
同本义。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引证】
《诗·鲁颂》。毛传:“福衡,设牛角以福之也。”-秋而载尝,夏而福衡。 、 《说文》。徐锴注:“谓牛好抵触,以木阑制之也。”-衡,牛触,横大木其角。
3.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4.
【宇】
(形声。从宀(mián),于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屋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宇,屋边也。 、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宇,屋檐也。 、 《易·系辞》-上栋下宇。 、 《诗·豳风·七月》。释文:“屋四垂为宇。”-八月在宇。 、 《仪礼·士丧礼》-置于宇西阶上。 、 《汉书·郊祀志》-五帝庙同宇。 、 《淮南子·览冥》-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 、 《资治通鉴》-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组词】
宇堂、 宇达、 宇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