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5:55
“天南地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天的南边和地的北边”,用来形容距离遥远或范围广泛,也可以指谈话内容广泛,无所不包。
“天南地北”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宋代,原指地理上的极端位置,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距离遥远或范围广泛的概念。
在文化中,“天南地北”常与旅行、探险和广阔的视野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这个成语给人以开阔、自由和探索的联想,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我曾多次使用“天南地北”来形容我所到之处的广阔和多样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天南地北任我行,山川湖海皆入眼。”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广阔的地图,标注着各种地理特征;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自由、旋律开阔的音乐,如《蓝色多瑙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rom coast to coast”或“from pole to pole”,都表达了类似的广阔范围的概念。
“天南地北”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表达,也让我对广阔的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更生动地描述和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咫尺的~,霎时间月缺花飞。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南】
佛教用语
【组词】
南无
3.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4.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