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1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12:46
词汇“上栋下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上栋”指的是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如屋顶或上层;“下宇”则指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如地基或下层。结合起来,“上栋下宇”可以理解为指整个建筑物的上下结构,或者比喻事物的整体结构或布局。
由于“上栋下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建筑或传统建筑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建筑的整体结构。
“上栋下宇”可能源自古代建筑学,用以描述建筑物的基本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在日常语言中的使用逐渐减少。
在**传统文化中,建筑不仅是居住的空间,也是文化和艺术的体现。因此,“上栋下宇”可能隐含着对建筑美学和结构的重视。
这一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建筑的宏伟和精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这一词汇可能不常遇到,但在参观古建筑或阅读相关文献时可能会接触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上栋下宇”用于描述一个复杂系统的整体结构,或者比喻一个组织的上下层关系。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古代建筑的上下结构,如故宫的屋顶和地基。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古建筑的木结构在风中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用来描述建筑的整体结构。
“上栋下宇”作为一个描述建筑整体结构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对建筑美学和结构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历史。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栋】
(形声。从木,东声。本义:屋的正梁,即屋顶最高处的水平木梁,支承着椽皮 的上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栋,极也。从木,东声。屋内至中至高之处亦曰阿,俗谓之正梁。 、 《易·大过》。虞注:“正中曰栋。”-栋隆。 、 《庄子·人间世》-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 、 唐·杜牧《阿房宫赋》-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韩愈《合江亭》-梁栋宏可爱。
【组词】
栋宇、 栋桴、 栋折、 栋折榱崩
3.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4.
【宇】
(形声。从宀(mián),于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屋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宇,屋边也。 、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宇,屋檐也。 、 《易·系辞》-上栋下宇。 、 《诗·豳风·七月》。释文:“屋四垂为宇。”-八月在宇。 、 《仪礼·士丧礼》-置于宇西阶上。 、 《汉书·郊祀志》-五帝庙同宇。 、 《淮南子·览冥》-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 、 《资治通鉴》-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组词】
宇堂、 宇达、 宇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