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9:18
词汇“乡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乡”通常指乡村、故乡,而“衡”则有平衡、衡量之意。将两者结合,“乡衡”可能指的是乡村的平衡状态或者对乡村的衡量。
由于“乡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乡”和“衡”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下的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乡村常常被视为和谐、宁静的象征。因此,“乡衡”可能被用来强调这种理想化的乡村生活状态。
由于“乡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乡衡”来描绘一个理想化的乡村景象:
在乡衡的怀抱中,
稻香飘溢,鸟语悠扬,
远离尘嚣,心归宁静。
由于“乡衡”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不详。
“乡衡”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对乡村理想状态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价值观和理想。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衡】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本义:绑在牛角上的横木)。
同本义。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引证】
《诗·鲁颂》。毛传:“福衡,设牛角以福之也。”-秋而载尝,夏而福衡。 、 《说文》。徐锴注:“谓牛好抵触,以木阑制之也。”-衡,牛触,横大木其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