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4:44
人民公社化**是指在1958年至1983年间推行的一项政治,旨在通过建立人民公社来实现农业集体化,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人民公社是一种集农业、工业、商业、教育、军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组织形式,其核心理念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人民公社化一词源于特定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其概念和实践在195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的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的影响和评价在学术界和社会中有所变化。
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人民公社化被视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步骤。然而,这一**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包括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积极性不高等,最终在1980年代初被逐步废止。
对于经历过人民公社化*的一代人来说,这一词汇可能带有复杂的情感色彩,既有对集体化理想的怀念,也有对实际困难和挑战的反思。对于年轻一代,这一词汇可能更多地与历史学和研究相关。
由于人民公社化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个人经历可能较为有限。然而,通过家庭故事、历史书籍或影视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这一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创作中,可以将人民公社化作为一个历史背景,用以构建故事情节或探讨社会变革的主题。例如,在小说中描述一个家庭在人民公社化中的生活变迁,展现时代的复杂性。
通过观看反映农村生活的老照片或纪录片,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人民公社化时期的生产和生活场景。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歌曲,如《东方红》等,来增强对那个时代的感受。
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苏联和东欧国家,也曾经历过类似的集体化**,但具体情况和影响各有不同。通过比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选择和挑战。
人民公社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对理解*的社会变迁和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一词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其含义和使用场景。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3.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4.
【社】
(会意。从示从土。土亦声。社土同字。本义:土地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社,地主也。 、 《春秋传》-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 、 《论衡·顺鼓》-社,土也。 、 《诗·小雅·甫田》。传:“社,后土也。”-以社以方。 、 《礼记·月令·仲春》。注:“社,后土也。”-命民社。 、 《荀子·礼论》。注:“社,土神。”-故社,祭社也。 、 《国语·鲁语上》。注:“社,后土之神也。”-故祀以为社。 、 《白虎通·社稷》-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利于众土也。
5.
【化】
用掉、耗费。 同: 花
【组词】
化钱、 化工夫
6.
【运】
(会意。从辵(chuò),军声。本义:运行;运转;转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運,移徙也。 、 《易·系辞》-日、月运行。 、 《方言》。注:“犹行也。”-日运为躔,月运为逡。 、 《庄子·逍遥游》。简文注:“徙也。”-是鸟也,海运。 、 《孟子·梁惠王上》-天下可运于掌。
【组词】
运衡、 运玑、 运斡、 运掌
7.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