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1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18:31
庙堂 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帝王举行祭祀、议事和处理国家大事的场所,通常指皇宫或朝廷。其基本含义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或决策中心,也常用来比喻高层政治或决策领域。
“庙堂”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祭祀神灵的庙宇和处理政务的殿堂。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指代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在**传统文化中,“庙堂”象征着权威和正统,是政治权力的中心。在社会背景中,它代表了国家的决策和管理层面。
“庙堂”一词常带有一种庄严、权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古代帝王、朝臣和复杂的政治斗争。
在历史小说阅读中,我经常遇到“庙堂”一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政治结构和权力运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庙堂高耸,风云变幻,一纸诏书,定江山。”
想象一座宏伟的宫殿,金碧辉煌,朝臣们忙碌的身影,以及庄严的钟声,这些都是“庙堂”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庙堂”可以对应为“court”或“palace”,但这些词汇更多指具体的建筑,而不像“庙堂”那样包含政治决策的深层含义。
“庙堂”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是政治权力的象征,也是理解古代*政治结构的关键词汇。在学语言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1.
【庙】
(形声。从广(yǎn),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廟,尊先祖貌也。 、 《广雅·释天》-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 、 《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无曰寝。 、 《礼记·月令》。注:“前曰庙,后曰寝。”-寝庙必备。 、 《周礼·祭仆》。注:“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复于小庙。 、 《礼记·明堂位》。按,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天子明堂。 、 《战国策·齐策四》-庙成。 、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 、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庙在山之西蔍,额曰“惠济”。 、 《搜神记》-至八月朝,诣庙中坐。 、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藏之于庙。
【组词】
少年告庙;庙视道士、 庙主、 庙见、 庙祝、 庙貌、 庙堂、 庙社
2.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