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1:20
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中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商朝,盛行于汉朝至清朝。庙号通常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多为“祖”或“宗”,表示对帝王的尊崇和评价。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庙号常用于提及历史上的帝王,如“唐太宗”、“宋太祖”等,用以指代特定的历史人物。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庙号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话题时可能会提及。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领域,庙号是研究古代帝王的重要线索,有助于确定历史**的时间和背景。
同义词:谥号(帝王死后追赠的称号,与庙号相似,但侧重于评价其生平) 反义词:无(庙号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庙号起源于商朝,最初用于祭祀祖先,后来逐渐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随着朝代的更迭,庙号的命名规则和使用方式也有所变化,但基本保持了对帝王的尊崇和评价功能。
在**古代社会,庙号是帝王权威的象征,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尊卑有序和礼制观念。庙号的使用和传承,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传统。
庙号往往让人联想到古代帝王的威严和历史的长河,带给人们一种庄重、肃穆的情感体验。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庙号常被用来营造历史氛围和增强叙事的真实感。
在学*和研究历史时,庙号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和。在日常生活中,庙号也常被用于历史话题的讨论和交流。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庙号来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如:
唐太宗,英明神武,开创贞观之治;
宋太祖,雄才大略,奠定百年基业。
庙号可以让人联想到古代宫殿、太庙的庄严景象,以及祭祀仪式的肃穆氛围。在视觉艺术中,庙号常被用于描绘历史场景和帝王形象。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和朝鲜,也有类似庙号的概念,用于尊称历史上的君主。例如,日本的“天皇”和朝鲜的“国王”都有类似的尊称体系。
庙号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帝王的尊称,也是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的重要元素。通过对庙号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庙号的使用能够增强语言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1.
【庙】
(形声。从广(yǎn),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廟,尊先祖貌也。 、 《广雅·释天》-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 、 《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无曰寝。 、 《礼记·月令》。注:“前曰庙,后曰寝。”-寝庙必备。 、 《周礼·祭仆》。注:“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复于小庙。 、 《礼记·明堂位》。按,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天子明堂。 、 《战国策·齐策四》-庙成。 、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 、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庙在山之西蔍,额曰“惠济”。 、 《搜神记》-至八月朝,诣庙中坐。 、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藏之于庙。
【组词】
少年告庙;庙视道士、 庙主、 庙见、 庙祝、 庙貌、 庙堂、 庙社
2.
【号】
扬言有。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组词】
口喧佛号
命令,发令。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发枪之号。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明诏大号。
【组词】
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