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2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28:26
词汇“弃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使用场景出发。
“弃外”字面意思是指抛弃或放弃外部的事物或人。在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它可能涉及到对外界事物的忽视或排斥,或者是对外部世界的放弃态度。
由于“弃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某些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来表达一种对外界的疏离或放弃的态度。
由于“弃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较少。它可能是由“弃”(抛弃)和“外”(外部)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弃外”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对现代社会或外部世界的逃避态度,尤其是在面对压力或困境时。
“弃外”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孤独、逃避和放弃。它可能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放弃某些外部联系或社交活动的情况,可能会用到“弃外”这个词来描述自己的选择。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弃外”作为一个主题,探讨主人公对外界的放弃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独自站在荒凉的野外,背影透露出一种弃外的孤独感。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寂静或悲伤的旋律来表达这种情感。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弃外”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或态度可以通过其他词汇或表达方式来传达。
通过对“弃外”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到词汇的含义和使用是多样化的,即使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它仍然可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态度。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