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1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18:47
晓谕(xiǎo yù)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明示或告知来使人明白、理解。它通常指的是官方或权威机构向公众传达重要信息或命令,使其知晓并遵守。
晓谕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晓”意为明白、清楚,“谕”意为告知、命令。在古代,晓谕常用于官方文书,传达**的旨意或政府的命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仍保留其正式和权威的意味。
在**传统文化中,晓谕常与权威和秩序联系在一起。它体现了社会等级和官方权威的传递方式,强调信息的正式性和重要性。
晓谕一词给人以正式、权威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官方文件、法律文书等,带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在日常生活中,晓谕的使用场景较少,更多是在正式的公告或通知中。例如,在学校或公司中,重要事项的通知可能会使用晓谕一词,以强调其正式性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晓谕可以用来形容自然界的规律或宇宙的奥秘,如“星辰晓谕夜的秘密”,赋予其更深远的意义。
晓谕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官方文书,带有古代书法的视觉形象,以及宣读官方文件时的庄重声音。
在英语中,与晓谕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proclaim”或“announce”,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与晓谕有所不同。
晓谕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正式语境的词汇,它在传达重要信息和命令时具有独特的权威性和正式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晓谕有助于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深度。
1.
【晓】
(象形。从日,尧声。本义:天明)。
同本义。今专指天刚亮。
【引证】
《说文》-晓,明也。 、 《淮南子·俶真》-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 唐·白居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 、 唐·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 、 《资治通鉴·唐纪》-晓当尽戮之。 、 唐·杜牧《阿房宫赋》-梳晓鬟也。 、 宋·柳永《雨霖铃》-晓风残月。
【组词】
破晓、 拂晓、 晓雾;晓舌、 晓暝、 晓行;晓鸡初啼;晓星;晓岚;鸡鸣报晓;晓夕、 晓天,晓色、 晓月,晓魄
2.
【谕】
(形声。从言,俞声。本义:旧时上告下的通称。也指告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谕,告也。 、 《周礼·掌交》-以谕九税之利。 、 《周礼·秋官》-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谕罪刑于邦国。
【组词】
谕葬、 面谕;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