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3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1:42
词汇“晓谏”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较为古雅或专业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晓”通常指天亮、明白、知晓,而“谏”则指劝告、规劝。结合起来,“晓谏”可能指的是在事情明了或天亮时分提出的劝告或建议。
“晓谏”的字面意思是在清晨或事情明了时提出的规劝或建议。它可能带有一定的正式和庄重的意味,通常用于较为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
“晓谏”这个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用于描述在特定时刻提出的建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或学术语境中仍然保留其原有的意义。
在*古代,臣子向君王提出建议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行为,而“晓谏”可能特指在清晨或事情明了时提出的建议,这可能与古代朝会的惯有关。
“晓谏”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朝堂、忠诚的臣子和明智的建议。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古雅,可能在现代生活中不太常用,但如果在一个历史剧或文学作品中遇到,可能会对角色的性格和行为有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使用“晓谏”来描绘一个忠诚的臣子在清晨向君王提出建议的场景,增添一种古风和庄重的氛围。
结合古代朝堂的图片或古代宫廷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晓谏”这个词所蕴含的氛围和情感。
由于“晓谏”是一个较为特定的中文词汇,可能在其他语言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不过,类似的政治行为和建议在其他文化中也有体现,只是表达方式和词汇不同。
“晓谏”这个词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太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一种行为模式,对于理解古代政治和社会有一定的价值。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1.
【晓】
(象形。从日,尧声。本义:天明)。
同本义。今专指天刚亮。
【引证】
《说文》-晓,明也。 、 《淮南子·俶真》-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 唐·白居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 、 唐·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 、 《资治通鉴·唐纪》-晓当尽戮之。 、 唐·杜牧《阿房宫赋》-梳晓鬟也。 、 宋·柳永《雨霖铃》-晓风残月。
【组词】
破晓、 拂晓、 晓雾;晓舌、 晓暝、 晓行;晓鸡初啼;晓星;晓岚;鸡鸣报晓;晓夕、 晓天,晓色、 晓月,晓魄
2.
【谏】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谏,证也。 、 《楚辞·七谏序》-谏者,正也。 、 周礼·司谏》注-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 、 《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掌谏五恶。 、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谏不从。 、 《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 《周礼·地官》-保氏常谏王恶。 、 《战国策·赵策》-大臣强谏。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 、 诸葛亮《出师表》-忠谏之路。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为拒谏。
【组词】
谏阻纳质、 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