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1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4:19:17
失张冒势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失去应有的分寸和态势。基本含义是指在行为或言语上过于冒失,缺乏应有的谨慎和考虑,导致局面失控或失态。
在文学作品中,失张冒势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行为或言语过于冲动,不符合其身份或场合的要求。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鲁莽行为。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决策过程中的失误。
失张冒势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构成的每个字都有明确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行为失当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即行为要适度,不过分也不不足。失张冒势** 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适当的分寸。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失控和失态的场景。在使用时,往往会引起听众的警觉或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因为失张冒势而犯下错误,这些经历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要更加谨慎。
在诗歌中,可以将失张冒势 用来形容自然界中的某种现象,如风暴的突然爆发,以此来比喻人类行为的不可预测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公众场合失态的场景,如摔倒或大声喧哗。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嘈杂的声音或混乱的对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overstepping one's bounds" 或 "being too hast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失张冒势 这个词汇在描述行为失当方面非常有力,它提醒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适当的分寸和谨慎。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张】
帐幔,帷幕。 同: 帐
【引证】
《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 、 《史记·高祖本纪》-张饮三日。 、 《汉书·疏广传》-供张东都门外。
胀满。 同: 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 、 《左传·僖公十五年》-张脉偾兴。 、 《淮南子·缪称》-亭历愈张。
3. 【冒】
4.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