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6:54
失当:指行为、言论或决策不恰当、不合适或不得体,通常涉及违背社会规范、道德标准或专业准则。
失当一词由“失”和“当”组成,“失”表示失去、错过,“当”表示适当、合适。在古代汉语中,“当”已有适当、合适的含义,而“失当”则是近代汉语中形成的词汇,用以形容行为或言论的不适当。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失当的标准和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表达个人意见可能被视为失当,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被认为是坦率和真诚的表现。
失当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尴尬、不适或错误。它可能引发人们对不当行为的反思和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失当的言行,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不尊重他人。这些经历提醒我们在社交中应保持得体和尊重他人。
在诗歌中,可以将“失当”融入描述一个角色的内心冲突:
他的言语,如利刃般锋利, 在沉默的空气中划过, 失当的言辞,刺痛了心扉, 却也揭示了深藏的真相。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会议室中,一个人因为失当的言论而面红耳赤,周围的人投来异样的目光。 听觉联想:听到一个不合适的笑话,周围的人尴尬地沉默,笑声戛然而止。
在不同语言中,“失当”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不适当或不得体——是普遍存在的。例如,英语中的“inappropriate”和“improper”都表达了类似的含义。
失当是一个描述行为或言论不适当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在社交和专业环境中更好地表达和判断。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准确使用“失当”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当】
主领;典领。
【引证】
扬雄《甘泉赋》-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引证】
《左传·哀公八年》-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 《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赍赏,典当胡夷。 、 唐·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
【组词】
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