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4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3:45:06
词汇“失形”的深入学*和分析:
“失形”字面意思是指失去原有的形状或形态,通常用来描述物体因为某种原因(如外力、时间等)而变形或变得不完整。在更抽象的层面上,它可以指一个人或事物失去了原有的特征或身份。
“失形”由“失”和“形”两个字组成,“失”表示失去,“形”表示形状或形态。这个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如《左传》中就有“失形”一词的使用。
在**文化中,“失形”常常与失去尊严、面子或社会地位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强调“面子文化”的社会环境中。
“失形”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破坏、衰败和不完整。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物质腐朽或精神崩溃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失形”来形容一些老旧或损坏的物品,比如一辆生锈的汽车或一座破败的建筑物。
在诗歌中,可以将“失形”用来形容时间的无情,如:“岁月如刀,雕琢着万物,使之失形。”
在英语中,“失形”可以对应为“deform”或“disfigure”,它们在描述物体或人的形态变化时具有相似的含义。
“失形”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变化,也触及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变化。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失形”的多种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形,象形也。 、 《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 、 《易·屯》-雷雨之动满形。 、 《礼记·乐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孟子》-形色天性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形者,生之具也。 、 《列子·说符》-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聊斋志异·促织》-形若土狗。 、 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
【组词】
形物、 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引证】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山岳潜形。 、 蔡元培《图画》-钩勒形廓。
【组词】
形寂、 形响、 形解、 有形;无形;整形;形生、 形性、 形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