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8:24
总则: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一套规则、法律、条例或原则中的第一部分,它概括性地阐述了整个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在法律文件中,总则往往位于开头,为后续的具体条款提供框架和基础。
总则一词源于汉语,由“总”和“则”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总”有汇总、概括的意思,“则”则指规则或准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规章制度的开头部分。
在**文化中,总则的概念体现了对秩序和结构的重视。在社会管理中,总则为具体行动提供了指导和依据,确保了社会活动的有序进行。
总则这个词汇给人以正式、权威的感觉,它代表了某种程度的约束和规范。在个人层面,它可能引发对规则遵守的思考和对自由度的权衡。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参与制定一个社区活动的总则,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在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中互动。
在诗歌中,可以将总则比喻为生活的指南针:
总则如灯塔,照亮前行的路, 在波涛汹涌的人生海洋中, 指引我们遵循内心的方向。
总则可能让人联想到一本打开的书,书页上印有清晰的标题和序言,背景音乐可能是庄严的交响乐,营造出一种正式和庄重的氛围。
在英语中,总则可以对应为“general provisions”或“preamble”,它们在法律文件中也有类似的功能,为整个文档提供了一个概览和基础。
总则这个词汇在法律和规章制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具体条款提供了框架,也为理解和执行这些条款提供了基础。在个人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总则的概念有助于构建清晰和有序的思维结构。
1.
【总】
(形声。从糸(mì),悤(cōng)声。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总,聚束也。 、 《广雅》-总,结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 、 《史记·孝景帝》-令徒隶衣七总布。 、 《汉书·王莽传》-总布二匹。 、 《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漱,栉、縦,笄、总。 、 《新唐书》-以麻总发。
【组词】
总发、 总角之好、 总丱
2.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