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9:00
“亲冒矢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亲自冒着箭和石头的危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将领或领导者亲自上阵,不畏艰险,身先士卒,带领士兵冲锋陷阵。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战争场面,强调领导者的英勇和牺牲精神。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人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亲自上阵,不畏艰险的态度。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历史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历史上的战役和将领的行为。
同义词: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率先垂范 反义词:坐享其成、袖手旁观、临阵脱逃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领导者的行为和态度上有所不同,但都与“亲冒矢石”在某种程度上相关联。
“亲冒矢石”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战争的实际情况,当时将领亲自上阵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语境,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
在**文化中,领导者的英勇和牺牲精神一直被高度赞扬。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领导者在关键时刻的表率作用。
这个成语给人以勇敢、坚定和牺牲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不退缩,勇于担当的领导者形象。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见证过一位项目经理在面对重大挑战时,亲冒矢石,带领团队克服困难,这种领导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风暴的中心,他亲冒矢石,如同古代的勇士,不畏风雨,只为守护那一片光明。”
想象一个战场画面,将军挥舞着剑,冲在最前面,箭矢和石头如雨点般落下,但他的身影坚定不移。这种场景可以通过电影或历史纪录片来呈现,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ading from the front”或“putting oneself on the line”,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传达了相似的领导者和牺牲精神的概念。
“亲冒矢石”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历史和军事的一种描述,也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它强调了领导者在关键时刻的表率作用和牺牲精神,对于理解和学领导力有着重要的启示。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勇于面对困难,不畏艰险,以身作则。
尚亲冒矢石,冲突掩杀。
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一回:“招纳我们一班朋友,~,南征北讨,东荡西除,血战九年,平一六合,方成一统江山。”
1. 【亲】
2. 【冒】
3.
【矢】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镝括羽之形。本义:箭)。
同本义。以竹为箭,以木为矢。
【引证】
《释名》-矢又谓之箭。 、 《说文》-矢,弓弩矢也。 、 《周礼·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法。 、 《广雅》-矢,箭也。 、 《易·噬》-嗑得金矢,解得黄矢。 、 《战国策·齐策》-疾如锥矢。 、 《礼记·少仪》-侍投则拥矢。 、 《诗·小雅·吉日》-既挟我矢。 、 《大戴礼记·投壶》-矢以柘若棘。 、 汉·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亩,还矢先王。
【组词】
飞矢;矢石、 矢人、 矢如雨下、 矢房、 矢书、 矢干、 矢锋、 矢镝;矢镞、 矢刃
4.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