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4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42:32
“哀梨蒸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哀梨蒸熟食用。哀梨是一种传说中的梨,据说味道鲜美,但直接食用会感到酸涩,只有蒸熟后才能品尝到其真正的甘甜。这个成语比喻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或处理事物,导致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或好处。
在文学作品中,“哀梨蒸食”常用来讽刺那些不懂得珍惜或正确使用美好事物的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浪费了好的机会或资源。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经济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同义词:暴殄天物、浪费资源、糟蹋良机 反义词:物尽其用、恰到好处、善加利用
“哀梨蒸食”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哀梨蒸食,不如弃之。”原意是指哀梨如果不蒸熟食用,不如直接丢弃,因为直接食用会感到酸涩。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来比喻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或处理事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珍惜资源和物尽其用是一种美德。因此,“哀梨蒸食”这个成语反映了中国人对于资源利用的重视和对于浪费的批判。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惋惜和遗憾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揭示了因为不当处理而导致的损失。它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因为缺乏知识和技能,而无法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和机会。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因为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一些工具和材料,导致了一些浪费。例如,我曾
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烝食不?’
晋朝时期,金陵哀仲家种的梨味道鲜美,入口便化解了,如果蒸一下就会变了味道。大将军桓温每对人不满,便说:“你得到哀家的梨,能不能不再蒸了。”讥笑对方真愚蠢
这年头大有“~”的人在。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梨】
(形声。从木,利声。梨为棃的俗字。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棃,梨果也。 、 《礼记·内则》-楂棃姜桂。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千树万树梨花开。
3.
【蒸】
(形声。烝声。本义:麻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俗谓之麻骨棓,古烛用之,故凡用麻干葭苇竹木为烛皆曰蒸。-蒸,析麻中干也。 、 《广雅》-蒸,炬也。 、 《仪礼》疏-故云烛用蒸也。
4. 【食】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