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0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00:25
“付之梨枣”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将书籍或文字材料刻在梨木或枣木上,这是古代的一种印刷方式。基本含义是指将作品或文字固定下来,使之流传。
在文学语境中,“付之梨枣”常用来比喻将作品或文字永久保存,使之流传后世。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文化遗产、历史文献或文学创作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出版、图书馆学或文化遗产保护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古代的印刷技术和文献保存。
“付之梨枣”源自古代的印刷技术,当时人们将文字刻在梨木或枣木上,然后印刷成书。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印刷方式已被现代印刷技术所取代,但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比喻文字的永久保存和流传。
在**文化中,文字和书籍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因此,“付之梨枣”这个词汇体现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传承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庄重、古老和神圣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古代的学者和文人,以及他们对知识和文化的执着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文化遗产保护的讲座中听到“付之梨枣”这个词汇,它让我对古代的印刷技术和文献保存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文字如梨枣,刻下永恒的痕迹,流传千年的智慧,在时光的长河中闪耀。”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到古代的印刷工坊,工人们正在梨木或枣木上刻字。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到古琴的悠扬旋律,伴随着文字的流传。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付之梨枣”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刻在石头上”或“写在羊皮纸上”,也体现了对文字永久保存的追求。
“付之梨枣”这个词汇不仅体现了古代的印刷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对知识和文化传承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提醒我要珍惜和传承文化遗产。
然欲付梨枣而啬于资,素愿莫偿,恒深歉怅。
1.
【付】
(会意。从人,从寸。从“寸”,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本义:给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付,与也。 、 《广雅》-付,予也。 、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组词】
付法、 付任、 付治、 付推、 付度、 付命
2.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3.
【梨】
(形声。从木,利声。梨为棃的俗字。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棃,梨果也。 、 《礼记·内则》-楂棃姜桂。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千树万树梨花开。
4.
【枣】
(会意。从双朿(cì)。朿,木芒。枣树多刺。本义:枣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枣,羊枣也。 、 《尔雅》-枣有十一名,羊枣其一也。 、 宋·苏轼《浣溪沙》-衣巾落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