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0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01:27
杜门屏迹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关闭门户,隐去踪迹。基本含义是指隐居不出,不与外界接触,保持低调,避免引起注意。
在文学作品中,杜门屏迹 常用来形容那些选择隐居、远离尘嚣的人物,如古代的隐士或避世的高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人刻意保持低调或避免社交时,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分析某个历史人物或文学角色的行为动机。
同义词:隐居、避世、闭门不出 反义词:出山、涉世、活跃
同义词中,“隐居”强调的是居住地的隐蔽,而“避世”则更多指避开世俗纷扰。反义词中,“出山”指从隐居状态中出来参与社会活动,“涉世”则指进入社会,参与各种事务。
杜门屏迹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被视为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许多文人墨客都有过隐居的经历。杜门屏迹 体现了这种文化背景下对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宁静、超脱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山水画和诗词中的隐士形象。它让人想到远离喧嚣,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不太可能完全杜门屏迹,但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繁忙生活中寻求片刻宁静和自我反思的时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杜门屏迹处,山水自悠悠。心随白云去,梦与清风游。”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描绘隐士在山林中独坐的画作。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或是远处溪流的潺潺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treat into solitude”或“live in seclusion”,都表达了远离社会、独自生活的意思。
杜门屏迹 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描述行为的成语,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也要学会适时地放慢脚步,寻找内心的宁静。
1.
【杜】
(形声。从木,土声。本义: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牡曰棠,牝曰杜。”-杜,甘棠也。 、 《齐民要术》-杜树大者插五枝。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
3. 【屏】 作谦词用于信札中,意为惶恐
4.
【迹】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
【组词】
浪迹天涯;人迹、 人迹罕至;迹蹈、 迹状、 迹响
留下的印子。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蟆入草间,蹑迹披求。
【组词】
痕迹;血迹;笔迹;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