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9:38
杜门不出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关闭门户,不出门”。基本含义是指因为某种原因(如疾病、避难、隐居等)而长时间待在家里,不外出。
杜门不出 的词源较为明确,“杜”字在这里表示关闭,“门”指门户,“不出”即不外出。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如《左传》中有“杜门不出”的用法,后来逐渐成为常用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隐居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许多文人墨客选择杜门不出,专心著书立说。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可能更多地与疫情、个人选择或心理状态相关。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宁静、孤独或避世。联想可能包括隐士的生活、孤独的思考或对现代社会的逃避。
在疫情期间,许多人选择杜门不出,以减少感染风险。这种经历让人们更加珍惜外出和社交的机会。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杜门不出日,静听风雨声。心随云卷舒,笔下生花明。”
视觉上,可能联想到一扇紧闭的门,或是一个安静的室内空间。听觉上,可能是雨声、风声或书页翻动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y indoors”或“remain indoors”,但缺乏中文成语的文化深度和历史背景。
杜门不出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文化,并在适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谗言益起,狐突杜门不出。
及党事起,[郑康成]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随隐修经业,~。
1.
【杜】
(形声。从木,土声。本义: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牡曰棠,牝曰杜。”-杜,甘棠也。 、 《齐民要术》-杜树大者插五枝。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