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0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5:06:55
词汇“失人”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失人”可以理解为“失去人”或“丢失人”,通常指的是某人失踪或失去联系。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个基本定义进行。
“失人”字面意思是指某人失踪或失去联系,可能是因为意外、离家出走、被绑架等原因。
由于“失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如寻人启事、新闻报道或法律文件中,可能会使用到这个词汇。
由于“失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它可能是由“失”和“人”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失人可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担忧,尤其是在小社区或紧密联系的群体中。失人**可能会引发对安全、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反思。
提到“失人”,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担忧、焦虑和同情。它让人联想到失去亲人或朋友的痛苦,以及寻找失踪者的艰辛。
在现实生活中,失人**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人身边,比如朋友或亲戚突然失去联系,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寻找。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失人”作为一个情节元素,探讨失人后的寻找、等待和重逢。
提到“失人”,可能会联想到寻人启事的海报、警方的搜救行动,或者是家人焦急等待的画面。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寻找失踪者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情感和行为是相似的。
“失人”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触及了人类共有的情感和经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