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0:37
“浓装艳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女性化妆时使用大量的化妆品,使妆容显得非常浓重和艳丽。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女性的妆容过于夸张或者不自然,有时也带有贬义,暗示妆容过于俗气或者不合适。
在文学作品中,“浓装艳抹”常常用来描绘那些追求外表华丽但内心空虚或不真诚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妆容过于夸张,或者在某些场合下显得不合时宜。在专业领域,如美容和时尚界,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妆容的风格和技巧。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强调的重点,而反义词则强调妆容的自然和简约。
“浓装艳抹”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和现代社会对于女性妆容的审美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于“浓装艳抹”的接受度和评价也在不断变化。
在**文化中,妆容的浓淡往往与场合和身份有关。在一些传统节日或特殊场合,浓妆艳抹可能被视为喜庆和尊重的表现。然而,在现代社会,过于浓重的妆容有时会被认为是不自然或不真诚的。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过于夸张和不真实的形象,有时也会引发对于外表和内在美的思考。它可能让人感到不适或反感,尤其是当它被用来形容某人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女性在特殊场合选择浓妆艳抹,以表达她们的喜悦或重要性。然而,我也注意到,随着社会对自然美的推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淡妆或无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她的脸庞,浓装艳抹,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虽美却遥不可及。”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女性站在镜子前,她的脸庞被浓重的妆容覆盖,色彩鲜艳,与她身后的简洁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视觉冲击可能让人感到既吸引又排斥。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verdone makeup”或“glamorous makeup”,但这些表达通常不带有“浓装艳抹”中的贬义色彩。
“浓装艳抹”这个词汇反映了社会对于女性妆容的复杂态度,既有审美上的追求,也有道德和真诚上的考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和运用它。
大姑娘却浓装艳抹,体态轻盈的靠在寝宫门口。
女的仍有男的装扮,~,妖娆非常。
1.
【浓】
(形声。从水,农声。本义:露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浓,露多也。 、 《诗·小雅·蓼萧》-零露浓浓。
【组词】
浓浓
2.
【装】
(形声。从衣,壮声。本义:行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装,裹也。 、 《史记·郦生陆贾传》-橐中装。 、 张衡《思玄赋》。注:“束也。”-简元辰而俶装。 、 《文选·傅毅·舞赋》-顾形影,自整装。 、 《战国策·齐策四》-于是约车治装,载卷契而行。 、 《战国策·燕策》-为装遣荆轲。
【组词】
装囊、 装束
3.
【艳】
(会意。从豐(fēng),从色。豐,丰大。色,色彩。丰大而有色彩。本义:鲜艳,艳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艷,好而长也。 、 《左传·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 《诗·小雅·十月之交》-艳妻煽方处。 、 《楚辞·招魂》。注:“艳,好貌也。”-艳陆离些。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窈窕艳城郭。
【组词】
艳色、 艳段、 艳质
4.
【抹】
轻按。弹奏弦乐器的一种指法。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
蒙住。
【引证】
《聊斋志异》-各以红绡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