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3:01
失事:指交通工具(如飞机、船只、汽车等)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意外,导致严重损坏或人员伤亡的**。
失事一词源于汉语,由“失”和“事”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失”意味着失去或失败,“事”则指**或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特指交通工具的意外事故。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失事往往被视为不幸和灾难的象征。它提醒人们生命的脆弱性和安全的重要性。在一些文化中,失事后的救援和善后工作被视为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失事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悲伤和恐惧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家庭的破碎和救援的紧迫性。在表达中,它常常用来强调事故的严重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次听到一架飞机失事的消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常和安全的重要性。这次**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失事”:
在那无边的海洋中,
一艘船只失事了,
星光下的呼救声,
是生命最后的祈祷。
失事这个词让人联想到救援直升机的轰鸣声、海浪的拍打声和人们的呼救声。视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破碎的船体、燃烧的残骸和救援人员的身影。
在英语中,“失事”可以对应为“crash”或“disaster”。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这个词的使用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事故的严重性和后果。
失事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描述事故的词汇,还承载着对生命、安全和责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个词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情感影响,也认识到了它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